“提起滅火器、拔掉保險銷、握住噴管前端、對準火焰根部按下壓把,就可以噴射了。”6月13日上午,江北新區應急、消防部門的黨員專業志愿者在泰山街道為現場的80余名企業負責人示范“提、拔、握、壓”四步操作法,通過場景模擬、應急演練的“沉浸式”體驗,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意識和先期應急處置水平。
“七一”前夕,由南京市委組織部牽頭組織,一支支來自各行各業的黨員專業志愿者服務隊伍,活躍在城市街巷、鄉村田頭。這已是南京市連續第17年開展此類活動,市、區近300名黨員專業志愿者踴躍參與,為基層送黨課、送關愛、送技能、送服務,共開展12場60項活動,服務群眾超2000人次。
黨課進基層,凝聚澎湃動力
一身干練的職業套裝,胸前黨員徽章閃亮,授課人的精彩講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們細細聆聽,深深共鳴。
6月24日下午,高淳區淳溪街道河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會議室里,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宣講員莫佳思為社區黨員群眾講授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專題黨課《信仰之光》。莫佳思說,聽眾中既有上了年歲的老黨員,也有年輕人,大家聽得都很入神。當她現場吟誦雨花英烈鄧中夏所作的詩《勝利》時,她看到了大家眼里泛出的光。
最近一段時間,莫佳思特別忙碌,馬不停蹄地在社區宣講,她說:“雨花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集中殉難地,有著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我們希望通過送黨課這種方式,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汲取前進的力量。”
在棲霞區邁皋橋街道,南京市委老干部局組織市老干部文化藝術協會的50余名黨員專業志愿者,送來了一堂“傳承紅色基因”的“沉浸式”情景黨課,飽含深情的講述、身臨其境的表演,引起觀眾強烈共鳴。
南京市檔案館在棲霞區堯化街道金地中心舉辦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南京人民抗日斗爭檔案文獻展》,來自該館的趙喆現場悉心講解16塊展板上的史料圖片,不少觀眾駐足觀看、聆聽。“通過進社區舉辦流動展覽,將紅色檔案轉化為生動教材,和大家一起重溫那段艱苦卓絕的斗爭歷史,感悟‘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激勵新時代奮斗者賡續紅色血脈、續寫奮斗華章。”市檔案館有關負責人說。
技能送上門,蓄勢賦能促發展
“看,我給你飛個8字環繞!”溧水區和鳳鎮的一位種植大戶,迫不及待地向同伴展示剛剛掌握的無人機操作技能。近日,市區兩級農業農村局黨員專業志愿者先后在六合、溧水組織了2場植保無人機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演示培訓,為130多名無人機飛手解鎖“新功夫”,讓科技賦能農業生產。
市農業裝備推廣中心推廣一科薛壯介紹,當前農用無人機已經廣泛應用于植保、施肥、播種等農業生產各方面,“我們通過組織開展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術操作水平,解決他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日常維護等問題。”
薛壯表示,接下來,他們還將常態化深入農村生產一線,面對面、“手把手”開展農用無人機操作、維修、保養等指導和服務,最大限度發揮機具效能,促進農業生產向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就在新晉“飛手”忙著學習掌握植保無人機操作技能的同時,棲霞區八卦洲街道居民於鳳娜參加了市商務局黨員志愿者為商戶舉辦的直播帶貨培訓課程。有心成為“三農”短視頻博主的她,一邊聽課,一邊記錄。“老師講得通俗易懂,很管用。”於鳳娜說。
家住堯化街道的居民張嘉偉則在“家門口”聽了一場由市科協黨員專業志愿者帶來的人工智能培訓課,“我平常只會一些簡單的AI使用技巧,比如生成圖片。今天老師講了一款AI軟件,把圖丟給它可以自動生成PPT,以后工作用起來就方便多了。”
從植保無人機操作、人工智能到短視頻制作,這些培訓積極回應老百姓學習新技能的新期盼,為他們提高生產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送去了“及時雨”。
關愛送到心坎上,貼心又暖心
“我們來和您‘換班’了。”6月20日,南京市殘聯黨員專業志愿者敲響了景明佳園陳奶奶的家門。房間內,77歲的陳大爺因腦梗已臥床多年,老伴陳奶奶長期陪伴照護,一刻也離不開,體力和精力嚴重透支。多虧了志愿者們的幫忙,讓陳奶奶可以短暫“放個假”。
“很多老年人不間斷照護重度殘疾人,耗時耗力,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推出了‘喘息服務’政策,一方面減輕他們的照護壓力,另一方面也給他們一些專業指導,今后我們會繼續加大對這些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市殘聯教育就業處處長沈群芳介紹。
為了更好服務快遞員、外賣員和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來自市區兩級社會工作部門的黨員專業志愿者們,走進鼓樓、棲霞、江寧、六合等地的商圈、寧小蜂驛站,為新就業群體送上夏日慰問。“餓了么”外賣小哥徐基苗領到了一份貼心“大禮包”,“有清涼貼、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都很實用。”他說。
把黨員組織起來,用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這是黨員教育管理的題中應有之義。南京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黨員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就是以實際行動轉作風、樹新風、促發展。”(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安琪 通訊員 楊莉 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