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在南京市建鄴區最大的保障房小區蓮花嘉園,“嘉‘he’聚融 童心同行”建鄴區第三屆愛心公益暑托班開班,37名少兒開心地開啟了暑假“奇妙之旅”。蓮花嘉園社區鏈接各方資源“官方帶娃”,為轄區家長尤其是新就業群體解決暑期“看娃難”的惠民之舉,正在全市多地“兌現”。
南京市“愛心暑托班”服務于7月1日正式啟動。在7月至8月期間,將開設不少于202個公益性暑托班,實現全市街鎮全覆蓋,重點為留守兒童、流動兒童、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子女等青少年提供安全有意義的假期免費托管服務。記者兵分多路走訪各區愛心暑托班開班現場,一探“官方帶娃”的究竟。
多股力量匯聚,志愿風采生輝
蓮花嘉園社區有居民萬余人,其中新就業群體占比較高。兩年前,社區舉辦全區首家新就業群體子女愛心公益暑托班、冬令營,惠及新就業群體子女百余人次。在前兩屆基礎上,今年,社區吸取經驗、改進做法,增加“入托”名額,開辦了第三屆暑托班。
“本次暑托班持續一個月,每日8時30分至17時30分托管。”建鄴團區委書記任心潔介紹,暑托班得到了多部門的支持,相關單位各司其職形成工作合力。蓮花嘉園社區團支部聯合蓮花實驗學校小學部、南京互助社區發展中心、南京審計大學澤園書院志愿團隊,匯聚多股力量,一批志愿者挺身而出負責全天候陪伴看護,“班主任”更由社區共建單位蓮花實驗小學的20名教師擔任。
“老師們本該在暑假里‘放空’休息,但我們覺得給娃娃們辦各種特色教學活動一樣有意義。”蓮花實驗學校小學老師康佳說,大家準備在暑托班里開設城市研學、職業體驗和地域文化互動等活動,讓新就業群體的孩子們深入感知南京、認同社區,助力其成長為有歸屬感、有責任心的“新南京小公民”。
高校志愿者是今年南京“愛心暑托班”的重要“師資力量”。今年暑假,浦口團區委開設了10個愛心暑托班,合理布局在各個街道,實現托管服務“全覆蓋”,目前已陸續開班,預計招生33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該區充分發揮校地共建和機關單位資源優勢,協調機關單位、高校、社會組織,結合南京工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審計大學等高校志愿者隊伍資源,該區法院、檢察院、司法局、水務局、衛健委、消防大隊等更是派出專人,為孩子們提供專業課程50余節。
課程琳瑯滿目,有學有玩有趣
7月1日,棲霞區實驗小學前塘路校區教室內,剪刀游走,銅絲彎折,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們體驗非遺掐絲琺瑯的妙趣。同一天,青田雅居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彩繪、臉譜與活力舞蹈的歡笑聲此起彼伏——堯化街道兩個公益暑托班點位同步開班,為65名孩子開啟充實一夏。
西崗街道廣志路社區的暑托營里,“迷彩身影”挺拔如松。在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士官學院教官指令下,孩子們一招一式學軍姿,汗水中淬煉意志。藝術創作課上,紙版畫拓印童心斑斕;南京大學數學系的志愿者用“靜電魔法秀”將電磁學變得觸手可及;棲霞區文聯的魔術師一揚手,驚呼聲瞬間點燃教室。
記者了解到,在棲霞區,“官方帶娃”有章法,政校社聯動聚資源。課程體系以“規定+自選”雙軌并進:課業輔導、法治安全、心理健康等夯實基礎。南工大交通工程學院帶“紅色精神”宣講進課堂,計算機學院巧手化折扇風車為教具;非遺燒箔、中草藥探秘、AI環保課拓寬視野。外出實踐更是豐富,警營研學、科技勞動實踐等將社會化作無邊界教室。
“我們優先照顧雙職工、外來務工及困境家庭子女,課程設計直指‘減負’與‘育人’雙核心。”棲霞區堯化街道公益暑托班相關負責人介紹,課程還設計了很多互動特色環節,為孩子們打造一個豐富快樂的假期。
在浦口區江浦街道同心社區的愛心暑托班上,8歲學生濤濤告訴記者,“智趣工坊·聲控創想”是他最感興趣的課程,可以制作AI聲控機器人,而“碼上趣玩·編程樂園”圖形編程體驗也讓他十分期待。居民吳女士家住橋林街道蘭花塘社區,翻看報名表時,她滿意地表示,最期待的是“做個小竹筏”“3D魔法泥”“菌類變形記”等手工科普課程,可以讓孩子有學有玩,“比做試卷、背課文更能吸引孩子”。
帶娃暖心細致,家長全程無憂
“以前每到暑假,我這心里就沒踏實過。孩子一個人在家,用電器安不安全?午飯吃沒吃?光靠電話里的幾句叮囑,真是不放心。”張朋是一名快遞員,他的話代表了許多新就業群體家長的心聲。張朋說,每天騎著車穿街走巷、從早跑到晚,夏天曬脫皮、雨天渾身濕透,這些辛苦對于他來講,咬咬牙都能扛過去,但放暑假孩子在家沒人管卻是最讓他頭疼的事。
“現在,我騎著車送快遞時,心里特別踏實。因為我知道,孩子就在咱們社區二樓,有老師帶著他讀書畫畫,有志愿者陪著做有趣的實驗,家長群里老師隨時發孩子的照片,我在外頭送件也能隨時了解,這份安心太難得了。”張朋說。
11歲的邱家彤家住雨花臺區賽虹橋街道菊花里社區菊花二村,作為一個社區重點照護的困境兒童,小家彤成為“菊里同行,童享盛夏”菊花里社區公益暑托班的小學員。暑托班就在家門口,8時50分進班,17時30分放學,困境兒童、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一線工作人員子女、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子女,40個娃娃將在社區樂享一個月的暑托生活。
“孩子們除了上各種有趣有益的課程,中午還可以在班上吃飯。”菊花里社區副書記孔曉曼說,“社區食堂就在暑托班樓上,全部由廚師明廚現炒,一頓午飯12元,一大葷一小葷一素一湯,吃完飯可以午休或老師帶著看電視玩游戲,免去了家長還要把孩子們接回去做飯的煩惱。”像小家彤這樣的困境兒童則免費吃午飯,由社區出餐費。
暑托有“愛”,“托”穩民心。在南京,“愛心暑托班”已連續4年納入市級民生實事項目。全市各區的暑托班為讓家長全程無憂,均建立人身、飲食、交通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應急預案,確保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同時,通過微信群、家長會等方式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及時反饋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聽取意見優化服務。(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集體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