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美女申請出戰。”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小海申丞護理院里不時傳來歡聲笑語。鏡頭前,年逾90歲的佩秀又是展示手勢舞,又是制作食物;成片里,幽默的配文和“舌尖上的中國”經典配樂,讓人垂涎欲滴。
許多人對護理院生活的印象是單調和重復,但通過這些短視頻可以發現,這里的老年人過得并不乏味,“青春伴夕陽”,他們的熱情被激發,從老有所養邁向老有所樂。
護理院迎來年輕“血液”
“95后的顧佳祺,00后的孫雨蓉、趙震東……”提及護理院的年輕人,院長杜燕如數家珍。近年來,在人員年齡普遍較大的養老行業中,思維更靈活、受過專業訓練的“新鮮血液”不斷涌入。
記者再次見到00后護理員趙震東,他已褪去初出茅廬的稚氣。作為為數不多的養老服務專業畢業生之一,從實習到就業,他一直都在小海申丞護理院。細心、力氣大、能為不接受異性助浴的老人提供便利……年輕男護理員的優點不勝枚舉,他們與年長的護理員們一起照顧院內的老人。趙震東也驚訝地發現,現在院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且不僅限于護理崗位。
去年11月,小海申丞護理院啟動社工招聘,年底顧佳祺應聘上崗,今年4月孫雨蓉加入。這對姐妹花承擔起院內老人的精神關愛責任,通過心理支持、情緒疏導、文娛活動等方式幫助老人愉快地度過在院時光。其中,拍攝短視頻成為她們各種活動的重要支點。
“初衷是展示護理院形象,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但沒想到短視頻展現了‘被看見’的力量,老人們的積極性很高。”杜燕介紹,拍攝視頻成了許多老人的日常期待,護理院所有工作人員也成為記錄的對象。“我們在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不僅限于社工,我們還帶動院里的中年人、老年人都加入拍攝行列中,呈現好這扇有趣有料的對外窗口。”
“開心果”撫慰老人心
“馬上要高考了,讓我們來為學子們加油吧!”“祝大家考的全會、蒙的全對,壓的全考、時間充沛……”不久前,顧佳祺和孫雨蓉讓老人們戴上官帽,化身文曲星,拍攝視頻,為今年高考的學子送上祝福。對于高齡老人而言,“高考”“短視頻”等詞匯他們并不太理解,每當這時,顧佳祺就會采用“中譯中”的翻譯法:“要‘上電視’了,祝福娃娃們上大學,參加的人舉手!”這時,就會有老人帶頭踴躍地參加。
拍攝過程中也需要“連哄帶騙”,有的老人記不住臺詞,拍幾遍就失去耐心;有的老人對拍攝的座位安排不滿意,堅持要坐在C位……拍攝現場也是教學現場,顧佳祺和孫雨蓉充當幼兒園帶教老師的角色,做動作、拉情緒,一場戲往往伴隨著4次以上的“NG”。
每當成片發布時,孫雨蓉會將鏈接發到家屬群,讓兒女孫輩們也能看到老人在護理院的生活。老人們也會圍在小姑娘們身邊,對自己的表現評頭論足,眉飛色舞間精神十足。“之前我在社區是文藝積極分子,入住護理院后本來以為這些活動都不會再有,沒想到還能在這倆‘開心果’的幫助下繼續展示,希望她們能一直拍下去。”參演的宣慧珠老人開心地說。
幾乎每兩日,顧佳祺和孫雨蓉都要策劃拍攝一條短視頻,但實際上她們并沒有這方面的KPI考核,創作段子和拍攝完全是出于自我驅動力。“我是個i人,與上一份工作相比,和爺爺奶奶們打交道讓我感到更開心。”顧佳祺表示,自己的母親是護士,家里也有需要照料的老人,她很能理解老人的處境。即便衣食無憂,老人還是渴望被看見,渴望被傾聽,渴望被記錄,所以她會和伙伴們一起用心地做下去。
更多“奇思妙想”在路上
“院里除了全失能老人,其他老人、大部分工作人員都入過鏡、當過演員了。”杜燕對這半年來的短視頻探索感到欣慰,幾乎每一條視頻她都轉發到朋友圈,收獲了大量點贊。每天看到幾個年輕人走路帶風,拿著穩定器、腳架在樓里忙碌,她和入住老人一樣,被她們的青春活力感染。
活力帶來想象力。在抖音平臺,她們注冊了“00后勇闖護理院”的賬戶。發布的視頻充滿奇思妙想:林黛玉口吻的護理院日記、老人扮起圣誕老人和馴鹿魯道夫……絕大多數老人都不理解拍攝者的意圖,只覺得是做游戲,被需要且有趣,屏幕前的年輕人紛紛反饋很有創意,表示“想看”。
“現階段我們的流量并不大,算不上出圈,因為‘紀錄片’式的創作門檻相對低一些,老人也容易配合。”顧佳祺表示,她在網上關注了不少老年群體博主,也在學習一些曾火爆的養老院系列短劇,想著自己也能上手拍一部劇情片。“有爺爺奶奶講起奮斗史滔滔不絕,還能中氣十足地唱紅歌,這就很適合拍年代劇。”
“即便視頻未走紅,也不影響老人拍短視頻的正向效應。”杜燕認為,創新的活動形式豐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幾名之前有些抑郁的老人,現在都陽光了不少。此外,這也確實達到了最初的設想,通過短視頻這扇窗口,讓大家重新認識了護理院,認識了這里的老人和年輕工作者。“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入養老行業,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幫助他們度過健康、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
(記者司占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