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飛線充電太危險了”“燒紙請先到物業服務處領取元寶盆”“這里正在進行樓頂防水作業,請不要久留”……在南通市崇川區學田街道千禧園社區,有一支名為“禧愛”的志愿服務團隊,成員平均年齡52歲,他們身穿紅馬甲、手握記事本,關注小區治理、深化居社交流,為創建和諧小區、培育文明風尚默默奉獻力量。
逐步落實措施 收獲居民肯定
禧愛志愿服務社成立于今年年初,共有社員28人,其中黨員9人。志愿服務社成立之初,成員們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轄區高層小區天龍逸園電瓶車保有量大,由于車庫在地下、地面空間有限,停放、充電、安全等成為難題。為此,禧愛志愿服務社成員與物業管理人員、社區黨員在小區集中開展“平安千禧”安全巡查,發現飛線充電等問題隱患18處,對違規停放和充電的居民多次上門勸導,還就電瓶車“安家”問題收集意見建議。今年年初以來,“電瓶車棚建設”“智能斷電保護”“僵尸車清理”等相關措施逐步落實,收獲了居民的肯定。“車位與機動車通行互不干涉,樓道、電梯無違規停放,他們在居民中做了不少工作。”這支愛家園、不服老、肯奉獻的團隊積極發揮居民自治積極性,參與物業管理“六力共治”,逐漸為千禧園社區居民所知。
黨群協同巡查 及時解決問題
從今年3月開始,禧愛志愿服務社與社區、物業公司、網格員聯合開展了每周一次的巡查活動。1名網格員、1名物業人員、1名業委會或物管會成員組成“小分隊”巡查,發現問題現場制定解決方案,就地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反饋社區協調相關部門處置。
學田東苑是一個建成已有20余年的老舊住宅小區,近年來小區車輛逐漸增多,原有路面不堪重負,多處出現塌陷、破損甚至形成坑洞。此外,部分樓棟外墻有墻磚剝落情況,影響過往行人和車輛的安全。在社區對接安排路面與墻面施工隊進場前,禧愛志愿服務社成員們與網格員對小區所有內部道路、樓棟外墻進行了全面“大體檢”,一一記錄位置留照。在施工過程中,他們又成為安全員、引導員、監督員,在每個施工點附近張貼警示標語,設置臨時安全圍擋和路障提醒來往行人和車輛,確保施工維修圓滿完成。
結合網格黨群服務站值班和小區巡查,志愿者們在心中記下了小區問題“民情賬”,拉起基層治理“幫幫團”,實現了問題—需求—服務的有效對接。自成立以來共開展巡查活動31次,共發現問題107個,目前已解決88個。
充實服務內容 滿足多元需求
“愿每一棵樹都結出紀念的果實……”6月11日下午,在江蘇工院藝術設計學院同學們的朗誦聲中,禧愛志愿服務社交流活動正在社區“禧上梅梢”網格黨群服務站進行。本次活動中,服務社代表社區與南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黨支部、江蘇工院藝術設計學院團總支簽訂共建協議、交流心得,進一步營造社區公益服務氛圍。
今年年初以來,禧愛志愿服務社積極探索志愿服務與黨建陣地有機融合,先后開展文明長效、法律咨詢、矛盾糾紛調解、協商議事等活動23場,持續推進規范化、有形化、標準化建設,更好滿足群眾多元需求。從環境衛生美化到安全隱患排查,從移風易俗宣講到公益慈善活動組織,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社區的熱愛和對居民的責任。他們還積極擔任“發掘能人”“輿情引導”等治理角色,充實“基層治理+志愿參治”服務內容,為社區的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秦臻)